大白援沪日记⑦ | 就地取材做“无创针灸”
“一心奔沪,绝不辜负。”4月10日,被任命为安徽省援沪第二批中医医疗队队长的我,带领全省来自11个医院的33名中医师奔赴上海崇明花博会复兴馆方舱医院,要求加大中医药针灸在防治新冠肺炎中的应用,大任在肩,责任重大。
使命时刻铭记在心。刚到上海,4月11日、12日晚上,马不停蹄与安徽省援沪中医医疗队队长兼专家组组长、主任医师张国梁,上海新华医院主任医师马碧涛以及安徽省中医院副主任医师马守亮一起,深入探讨了中药、中成药及针灸防治不同证型新冠肺炎的经验。会上,我被任命为安徽省援沪中医医疗队副队长及专家组副组长,责任更加重大。
一套标准的针灸治疗方案很快出炉。针对本次奥密克戎传染性及致病性特点,我连同中医针灸同道初步拟订了一套针灸治疗方案,包含无创针灸法、穴位按摩法、刮痧法、耳穴按丸法以及中医气功教学等。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运用手法,就地取材,选取棉签、手指及王不留行籽等,辨证取穴,通过对人体相应穴位进行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经过两天严格的培训和考核后,4月13日早上正式入仓。我所在的C舱收治了约690名轻症患者。进入方舱后,立刻前往每个病床进行查房、会诊,处理有病情变化的患者,一刻也不停歇,防护服里的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耳朵和眼睛被压的生疼。
据统计,方舱的病人大多数为上呼吸道症状居多,如干咳、咽痛、咽痒、流涕、头疼、低热,少量为疲乏、无力、肌肉酸痛、味觉减退、焦虑、睡眠障碍等。奥密克戎感染早期,约85%左右无症状,约10%左右为轻症患者,约3%左右重症,无症状者又有约30%左右两三天后出现了轻度干咳、咽痛、头疼、低热等症状,也有少量患者咯痰。
在遵从崇明花博会方舱医院中医药工作制度的前提下,在第九版新冠肺炎诊疗方案中针灸治疗的基础上,结合针灸临床应用经验,以及奥密克戎传染性强的特点,我们主要采用“无创针灸”作为治疗方案,如穴位按压、穴位按摩等。就地取材,选取棉签按压,勺子和筷子刮痧等。取穴少精,操作简单,取材方便,护士、患者可自行操作,对密接者、无症状感染者及轻症患者都有很好的疗效。
遇到一位咽痛咽痒的患者,她表示已经有此症状好几天了,经辨证后,我指导她用棉签按压少商、商阳穴两个穴位,约30分钟后,症状得到了缓解。还有鼻塞、流涕的患者,指导他用手指按摩迎香、印堂、四白穴等。睡眠障碍患者,指导他们按摩太阳、印堂、神门、内关、太溪穴、申脉、照海等;又给一个患者进行王不留行籽耳穴按压,选取了肝、神门、心、交感等,指导其每个穴按压半分钟,以耳廓发热能耐受为度。对于头疼的患者,指导他们选取太阳、率骨、风池、完骨、天柱、曲鬓等,用筷子点按,要有酸胀或者麻木感并使感觉向头颞部、眉棱骨处传导。干咳咯痰的患者,指导其按摩肺俞、丰隆、阴陵泉、天突、脾俞等。
查房一圈下来,共为四十多个病人进行了“无创针灸”治疗,并指导患者选正确取穴位,如何就地取材,如何掌握刺激量等。到下班时,不少患者的症状确实得到了有效缓解。
出舱后,完成所有收尾流程后再坐到餐桌前,已经不知道是午饭还是晚饭了,忙碌的10个小时虽累,虽辛苦,但听到诊疗后患者症状缓解后的一句感谢,看到他们难眠的夜变的不再难熬时,深刻体会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医生的使命与光荣。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我们始终在路上。
原文链接:http://wjw.ah.gov.cn/xwzx/mtjj/5621710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