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过后,那些“不请自来”的海味暗藏陷阱

2025-09-25

台风“桦加沙”过境后,海滩出现大量生蚝、蛤蜊等海产,吸引市民蜂拥捡拾,但这份“馈赠”实则暗藏致命健康陷阱。首要风险是无形污染。台风暴雨冲刷城市,将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污染物卷入大海,贝类等滤食性生物会大量富集重金属、细菌毒素。这些毒素难以彻底清除,误食后可能引发恶心呕吐,重则损伤肝肾功能,甚至危及生命。更隐蔽的是病菌威胁。台风引发海水倒灌,导致近岸水域混入大量陆地病菌,副溶血性弧菌等致病菌在海产中 【详情】

“吃肝补肝”是养生最大的误区?这几类人更要注意!

2025-09-25

“吃啥补啥”这句老话流传千年,“吃肝补肝”更是许多长辈坚信的养生法则。但现代营养学发现,这种说法其实存在不少误区。政讯通·全国食品安全综合资讯中心信息员为为大家说明。动物肝脏确实营养丰富,富含优质蛋白、维生素A、B族维生素和铁元素。特别是维生素A含量惊人,每100克猪肝就能满足成年人数周的需求。对于贫血人群,肝脏中的血红素铁吸收率高,是补铁佳品。然而,肝脏作为动物的解毒器官,可能残留重金属、药物等 【详情】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是否为强制执行的标准?公众能否免费查阅?

2025-09-2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是守护公众“舌尖安全”的刚性防线,不仅具有法定强制效力,更向全社会免费开放查阅,实现“监管有力度、公众有知情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二十五条,食品安全标准是唯一的食品强制性标准,其强制力贯穿全链条:食品生产经营者必须严格遵循标准规范,一旦违规将承担法律责任;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开展监督检查、抽样检测时,需以该标准为唯一标尺;所有食品相关产品的生产、经营活动,只要涉及食品 【详情】

2025年儿童节饮食的消费提示

2025-09-23

                    ... 【详情】

2025年清明节期间食用青团的消费提示

2025-09-23

                    ... 【详情】

2025年汛期饮食安全消费提示

2025-09-23

                    ... 【详情】

关于椰子水的消费提示

2025-09-23

                    ... 【详情】

关于“五一”期间食品安全的消费提示

2025-09-23

        “五一”假期将至,群众旅游购物和聚餐活动增多,加之气温不断升高,各类细菌生长繁殖迅速,食物容易腐败变质,食品安全风险增高。省食安办就防范食品安全... 【详情】

2025年元宵节饮食消费提示

2025-09-23

                    ... 【详情】

2025年中高考期间饮食消费提示

2025-09-23

                    ... 【详情】

关于“无菌蛋”的科学解读

2025-09-23

                    ... 【详情】

新手爸妈别踩坑!这三点食品选择禁忌,必须记牢

2025-09-23

面对货架上琳琅满目的婴幼儿食品,新手爸妈是否常常感到无从下手?别担心,政讯通·全国食品安全综合资讯中心教大家,掌握以下三个关键点,就能为宝宝做出明智的选择。第一看钠含量——宝宝肾脏发育未成熟,摄入过多钠会增加负担。根据国标,建议选择每100克食品中钠含量≤120毫克的产品,优先选择标注“低钠”或“无盐”的食品,如原味高铁米粉,避免选择成人化调味零食。第二看糖含量——宝宝味觉还在发育,过早接触糖会让 【详情】

食品广告暗藏玄机,这些限制你该知晓

2025-09-23

打开电视、滑动手机,色彩诱人的食品广告无处不在,却常暗藏“玄机”,部分宣传游走于法规边缘甚至踩红线。全国食品安全法制调研中心提醒:看清广告禁区,是守护自身权益的关键。最核心的红线是禁止虚假与夸大宣传。《广告法》早已明确,食品广告不能有“引人误解”的内容,更不能欺骗消费者。比如,不能宣称“吃某款杂粮粉能根治糖尿病”这类违背科学的话,也不能给普通食品贴上“降血压”“防胃病”的医疗标签——这些早已超出食 【详情】

如何识别食品中是否添加了非法添加剂?

2025-09-20

识别食品中的非法添加剂,并无绝对可靠的“家庭自测”方法——这类添加剂种类多、隐蔽性强,需专业仪器检测,但我们可通过科学方法规避风险。全国食品安全法制调研中心小编为您精心整理了这套“三步排查法”,助您轻松规避风险,吃得明白,吃得放心。一、查看食品标签法查看食品标签,这是识别的基础。根据《食品安全法》,食品必须标注完整信息重点看两项:一是配料表,所有添加剂需写通用名,(如“苯甲酸钠”而非“防腐剂”), 【详情】

包装正面“健康标签”,90%消费者都被套路了!

2025-09-19

选购食品时,你是否常被包装正面(FOP)的“0糖”“低脂”“健康选择”标签吸引?这些标签仿佛是健康的“通行证”,让消费者觉得购买它就是选择了健康。但这些FOP标签真如表面可信吗?政讯通·全国食品安全法制调研中心监督员为大家解答。 包装正面(FOP)标签通过图标、符号或文字,将关键营养信息简化呈现在包装正面,因醒目简洁,成为影响购买决策的关键。研究显示,约78%的消费者会凭这些标签快速决定购买 【详情】

食品中的六大类营养成分

2025-09-19

食品中的营养成分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生长发育和生命活动的基础,主要分为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水六大类,各类成分各司其职又协同作用,共同保障人体健康。下面由全国食品安全法制调研中心的小编来为大家介绍一下。碳水化合物是人体最主要的能量来源。分为简单碳水化合物(如葡萄糖、果糖,常见于水果、蜂蜜)和复合碳水化合物(如淀粉、膳食纤维,多见于谷物、薯类、豆类)。其中,膳食纤维虽不能直接 【详情】

火锅食材安全指南:肉卷、丸子、蔬菜这样选才放心

2025-09-18

天气转凉时,火锅成了不少人的心头好,但食材安全直接关乎健康,挑选时需格外留意。无论是鲜嫩的肉卷、Q 弹的丸子,还是清爽的蔬菜,掌握正确方法才能吃得放心。肉卷是火锅里的“重灾区”,常见问题不少:有的是碎肉加粘合剂做的“合成肉”,有的是以次充好、反复解冻的劣质肉。选肉卷记住“看、捏、查”三步:优质羊肉卷该是淡粉透亮,纹理像天然肌理般均匀;牛肉卷偏暗红,脂肪部分泛着纯净的乳白色。要是肉卷颜色发暗、闻着有 【详情】

自制食品更健康?这些自制美食隐藏安全风险

2025-09-18

“自制食品更健康”这个说法,在很大程度上是正确的,但它并非一个绝对的真理。其健康优势源于“可控性”:可自主选择新鲜食材,避免市售品可能的劣质原料;少加或不加防腐剂、人工色素等添加剂;还能根据需求调节油盐糖用量,避开“三高”问题。但操作不当,自制食品反而藏着更多安全隐患。首先,自制发酵食品如酸奶、泡菜、豆豉等,容易受到杂菌污染。家庭环境中难以实现严格的无菌操作,若发酵过程中控制不好温度和时间,可能导 【详情】

夜市小吃虽香,这四类美食安全风险不容忽视

2025-09-17

夜市的烟火气里藏着无数美味,但热闹背后,四类常见美食的安全风险需格外警惕。第一类:高温油炸类冷冻半成品常温解冻超4小时,易滋生金黄色葡萄球菌,高温也难杀灭;摊主为控成本反复用油,会产生致癌的丙烯酰胺与伤心血管的反式脂肪酸,部分肉类还可能过量添加亚硝酸盐防腐增色。油温过高易生致癌物、外焦里生,过低则炸不透留菌,双重隐患需留意。第二类:生鲜或半生不熟类像生腌海鲜、烤生蚝、烤扇贝等。生腌海鲜如果处理不当 【详情】

双节送礼前必看!3招教你学会鉴别地理标志产品

2025-09-17

国庆、中秋双节来临,走亲访友送礼时,带有当地地理标志的产品往往备受青睐,像声名远扬的阳澄湖大闸蟹,便是热门之选。可市场上此类产品鱼龙混杂,如何辨别真伪,成了大众关心的难题。政讯通·全国食品安全综合资讯中心信息员为大家支招。地理标志产品是产自特定地域、品质受自然与人文因素共同决定的“地域名片”,如阳澄湖大闸蟹、五常大米、西湖龙井等。但因其稀缺性和高附加值,仿冒品层出不穷,消费者稍不留神就可能“踩坑” 【详情】

政讯通·全国食品安全综合资讯中心 政讯通·全国食品安全法制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食品安全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食品安全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