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市场监管局关于省政府2019年重点工作任务分解月度(12月份)进展情况

时间:2019-12-27 来源: 作者:

  一、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推进中国(合肥)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建设,深入开展知识产权信托交易试点。

  完成情况:已完成。

  1.全省共查处知识产权案件5897件,其中商标侵权案件4035件,专利侵权案件1860件,居于全国第一方阵。

  2.全年累计申报驰名商标38件;新申请商标注册21万件;办理商标质押212笔,融资金额26.38亿元。全省投入使用的地理标志121个。

  3.持续推进中国(合肥)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建设。省编办正加快审批保护中心编制方案,国家知识产权局表态收到省编办批文后,第一时间审批通过。

  

  二、实施食品质量安全提升行动。

  完成情况:已完成。

  1.制定省委常委会委员、省政府领导班子成员、省食安委成员单位三个食品安全工作责任清单,研究制定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若干措施。组建新一届省食品安全委员会,切实强化食品安全工作责任落实。

  2.扎实开展整治食品安全问题联合行动,全省共查处食品安全违法案件4139件,取缔黑工厂、黑作坊、黑窝点等无证生产经营单位401家,集中销毁过期食品等各类违法食品共计117.8吨。

  3.食品生产企业监督检查覆盖率达100%;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对入场销售者的建档率达100%;省级对213家餐饮服务单位开展飞行检查;省本级累计发布食品不合格情况通告51期,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信息发布率达91%。

  三、全面推开首批106项涉企行政审批事项的“证照分离”改革,让更多企业“照后能营、持证即营”。扩大“多证合一”改革成果。推行实体大厅“一窗受理”和互联网“一站式服务”。

  完成情况:已完成。

  1.印发《安徽省推开“证照分离”改革实施方案》,在全省全面推开“证照分离”改革,督促省级23个部门对照第一批106项改革事项,逐一制定优化审批和强化监管具体措施,在全国率先完成改革方案报备工作。

  2.开展清理违法设立或变相增加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专项清理行动,清理60余项违规事项。

  3.动态调整《安徽省工商登记后置审批事项目录》工作,拟将后置审批事项从183项压缩至137项以内。

  4.继续规范实施“五十七证”合一,持续推动“照后减证”。推进企业开办“全程网办、一日办结”,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全省企业开办“六个一”体系建设的意见》,全省全面建立企业开办实体大厅“一窗式”服务窗口和互联网“一站式”服务平台。

  四、实现市场监管领域“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常态化,推进跨部门“双随机”联合检查,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切实提高监管效率,减少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过多干预,提高事中事后监管水平。

  完成情况:已完成。

  1.推动省政府印发《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在市场监管领域全面推行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的实施意见》,牵头制定《安徽省市场监管领域统一随机抽查事项清单》。指导各地、各部门分类建立随机抽查“两库”,分别纳入155万户企业和8.5万名监管人员。

  2.制定印发省局第一版《“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工作指引》。部署省级28个部门统筹制定本系统2019年度抽查工作计划。以市场监管、生态环境保护、文化市场、交通运输、农业等五个领域为重点,大力推进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截至目前,全省各地、各部门2019年累计完成双随机抽查8471批次,其中部门联合抽查645批次,共抽查企业9.26万户,占全省企业比重8.31%,检查结果全部向社会公示。

  3.对省级33个部门共237类涉企信息进行梳理,共归集全省各类涉企信息达3200万条。

  4.2018年度全省企业年报率达91.71%,连续6个年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5.依法规范开展失信惩戒。累计分别将38.9万户次和5.2万户次企业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和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累计拦截失信被执行人任职资格申请达9642次。

  

  五、依法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等违法行为。

  完成情况:已完成。

  1.组织召开全省“双打”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督促各市、县(区)健全组织体系,重新搭建全省行刑衔接信息平台并顺畅运行。

  2.全省共查处各类违法案件4.2万件,大案要案325件,移送公安机关166件,办案数量进入全国第一方阵。

  3.全省集中销毁13大类侵权假冒伪劣商品300吨,货值1600余万元,执法打假效果显著。涉案金额6亿元的蚌埠市金丰鞋业假冒耐克匡威鞋案,被全国打击侵权假冒伪劣分论坛列为十大典型案例。

  

政讯通·全国食品安全综合资讯中心 政讯通·全国食品安全法制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食品安全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食品安全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