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粮大省吉林实施“全链条”减损 实现粮食常储常新 降低粮食损耗
时间:2021-12-13
来源:中国食品安全网
作者:佚名
摘要:近日,吉林省农业农村厅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全省粮食总产达807.84亿斤。据悉,吉林省粮食产区利用新技术等手段推动收割、仓储等环节减损,让粮食“颗粒归仓”。
原文链接:https://www.cfsn.cn/front/web/site.newshow?hyid=7&newsid=68799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记者7日从产粮大省吉林了解到,当地粮食产区利用新技术等手段推动收割、仓储等环节减损,进一步避免了粮食浪费。
秋收现场(资料图) 永吉县宣传部供图
吉林省农业农村厅发布的数据显示,该省今年粮食总产807.84亿斤,位居全国第五位;粮食总产量比去年增加47.24亿斤,净增量全国第二位;粮食单产941.3斤/亩,单产继续位居全国第四位。
在吉林省舒兰市水曲柳镇,种粮大户王艳华在洽谈粮食销售的同时,还忙着和农户一起保养新式农机。今年秋天,她与合作社农户均获丰收。
“新式农机不仅效率高,还能减少浪费。”她说,收割机配备了“回收”装置,可有效减少遗漏稻穗。按照她的计算,一亩地可较原来多回收30斤水稻。“通过减少浪费完成了增收。”
仓储是“节约”中更为重要的环节。在水稻主产区永吉县,中央储备粮永吉直属库有限公司对入仓全过程进行跟踪检查,保证入仓粮食符合储存要求。
该公司仓储保管科副科长郭继辉介绍,这里使用先进的检验仪器,可及时跟踪粮情变化,实现科技储粮、智慧储粮。“我们加大科技方面的投入,通过提升科技储粮技术,每年节约粮食120余万吨。”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近年来,央地粮食企业使用了多项先进的储粮技术。
部分储粮仓房配备电子粮情检测、智能通风和内环流控温储粮技术。如利用仓上轴流风机替代传统大功率离心风机,可实现粮食常储常新,降低粮食损耗。
商品粮产区吉林市则计划,继续推动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推进收割机等农用机械精细化、智能化,从收割源头减少浪费。(石洪宇)
原文链接:https://www.cfsn.cn/front/web/site.newshow?hyid=7&newsid=68799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现代粮食产业体系2025年将基本建成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现代粮食产业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