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宁明县鱼池平地起 把小赤眼养成“共富鱼”
时间:2022-03-07
来源:中国食品安全网
作者:佚名
摘要:日前,崇左市宁明县那堪镇的百六村赤眼鱼养殖基地运用镀锌板帆布鱼池高密度养殖,把小赤眼养成“共富鱼”,让赤眼“游”向千家万户的餐桌。
原文链接:https://www.cfsn.cn/front/web/site.newshow?hyid=10&newsid=74695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万丈高楼平地起,甘进德则是平地起鱼池。
走进崇左市宁明县那堪镇百六村赤眼鱼养殖基地,甘进德忙于喂料,鱼儿在水中争食或游荡。与别处不同的是,10个圆形鱼池有序排开,与人齐平。
甘进德的鱼池材料为镀锌板帆布,进行的是高密度养殖。
“还没到上市时间,鱼已被各大酒店订购一空。”去年开始当“鱼农”的甘进德已然胸有成竹。
作为百六村一名普通农家子弟,甘进德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南宁做生意。2021年返乡,打破传统,兴建镀锌板帆布鱼池,成为宁明县新型养鱼第一人。
据介绍,运用镀锌板帆布鱼池高密度养殖,占地少、产量高、便于管理,每隔3小时自动打氧一次,每一个星期紫外线自动消毒一次,且技术、生产、销售一条龙。
“1斤鱼苗大概220条,养殖6个月长到1斤左右就可以打捞上市;1个鱼池产量在1万斤左右,一年出售两批。”甘进德还算起细账:第一批扣除成本,产值在50万元左右,第二批镀锌板帆布鱼池可持续利用,产值可达60万元左右。
“自己富不算富,大家共同富才算富。”甘进德一头忙于技改增产,另一头鼓励村民一起养鱼,把小赤眼养成“共富鱼”,让赤眼“游”向千家万户的餐桌。(莫迪 温晓萍)
原文链接:https://www.cfsn.cn/front/web/site.newshow?hyid=10&newsid=74695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全国人大代表黄利婷:发展好海洋民族多元化“靠海吃海” 全国人大代表黄利婷:发展好海洋民族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