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有你们真好!
连日来,宁德疫情牵动人心。不分男女老幼,不论岗位分工,这座城市的每一个人都从自己做起,用实际行动为疫情防控注入春天的温度。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4月17日5:10,多辆车身上写有“泉州 宁德 肝胆相照 共克时艰”的大巴缓缓驶至宁德蕉城区政府门前,继莆田援宁医疗总队之后,再添泉州福狮医疗队、福州核酸采样突击队两支援宁医疗队伍。
据悉,泉州福狮医疗队、福州核酸采样突击队两支援宁医疗队伍,共计560人,其中援蕉人员达460人,抵宁之后他们马上投入宁德各核酸检测点位的采样工作。
现场对接工作负责人表示,目前几支援宁医疗队伍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宁德本地医务人员进行核酸采样工作。此外,抵宁之后宁德相关部门会迅速与他们对接,及时做好他们的有关食宿及防疫工作的安排。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战“疫”关键时刻,多支福建省援宁医疗队伍的“涌入”,增强了宁德人民的战“疫”信心和决心,为宁德战“疫”影像添上最美一笔。
“绿色通道”暖人心
4月17日上午,记者在宁德蕉北街道三元社区核酸采样点看到,等待入场待检人员队伍中,有一些行动不便老人和急着上网课的学生正随着人群慢慢挪动,“老人家,我带您往这边走。”“要上网课的学生请往第一通道检测!”在现场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学生、老人迅速完成核酸检测,大大缩短了排队时间。
现场志愿者陈英告诉记者,很多老人没有智能手机,无法现场进行预登记。在入场前,工作人员将根据老人群体携带身份证明的不同形式,提前做好信息登记对接,对着急上课的学生也会给予一定便利,确保核酸采样工作全程顺畅。
“三元社区所处中心老旧城区,高龄老人较多,部分特殊群体为工作人员着想,拒绝社区的‘上门核酸’服务,选择自行到采样点检测。”三元社区党支部书记何忠清告诉记者,现场工作人员尽可能地为行动不便、有特殊情况的待检人员提供便利,将其引导至“绿色通道”优先采检,提供人性化服务。
向海上出发
15日凌晨4点半,宁德三都澳海面上的晨雾还未散去,三都镇海上综合执法大队便领着核酸采样物资乘船出发,前往海面上各流动采样点开展核酸采样工作。
“出门做核酸啦......”天边才泛起日出红,小喇叭的动员声便划破了宁静的清晨海面。执法大队这一群大男孩一天的战“疫”打响了。
核酸采样、样本转运、物资保障、后勤服务,连日来,为了确保提升核酸采样的便利性和高效性,三都镇海上综合执法大队优化服务模式,组建3支流动核酸采样队伍开展“流动服务”,让渔民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核酸采样服务。
守牢“末端”防线
清晨6点30分,迅速集结整装待发,奔赴抗疫战场。33名运输人员,人均每日工作15个小时,7个处置车间工人,24小时轮岗不停休。他们的手如同机械臂一样运转,收集、转运、焚烧,每天将宁德全市764家医疗机构的医疗废物送入焚烧炉。4月9日至13日,焚烧处置涉疫垃圾41.2吨,杜绝疫情病毒“二次传播”的风险隐患。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工作中,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的工作鲜为人知,却昼夜在岗,每天和医疗废物打交道,切实守好疫情防控的“末端”防线。他们就是医疗废物收集处置人,作为疫情防控工作中的一支关键队伍,在背后守护着人民的健康。
目前,全市各地医疗废弃物集中收集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面对临时增加的120多个疫情防控点,医废中心满负荷运转,每天出车频次由两天一次增加到一天五次,清洗消毒桶由日800个增加到日3200个,尽管任务繁重,困难重重,医疗废物收集处置工作人员仍旧坚守岗位,做到“应收尽收,应处尽处,日产日清”,筑牢守稳疫情防控“最后一道防线”。
有力、有序
更有温度
这“疫”刻
每个人都跑出了“加速度”
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守护下
终会告别这场“倒春寒”
迎来最美四月天
责任编辑:柳依昕
来源:新福建综合 福建日报记者 范陈春 通讯员褚子强、大梦蕉城、闽东日报
原文链接:http://wjw.fujian.gov.cn/xxgk/gzdt/wsjsyw/202204/t20220417_5893687.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