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抗疫一线】苔花如米小 也学牡丹开 广外医院医学隔离观察点工作纪实
生长在墙角的苔花虽然毫不起眼,但是却也能绽放出如牡丹一样美丽的芳华。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就如墙角的苔花一般,平凡却不普通。在每一次任务来临之时,他们毫无怨言,义无反顾,勇往直前。
他们虽都是平凡的人,却散发着不平凡的能量,并用这些能量守护着人们的健康,守护着万千家庭的健康。他们是来自广外医院逆行一线的医务人员,也是万千医务人员的缩影。
广外医院派出一支支队伍,奔赴不同地点,守护在疫情一线。比如何静带领的团队、曹建芬带领的团队以及朱莉带领的团队,她们坚持不懈,均于近期圆满完成了医学隔离点的医疗保障任务,顺利返程;比如王然带领的团队还仍然坚守在隔离点内,迄今已坚守20余天……她们不分昼夜,坚守在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她们全力以赴,勇敢逆行。
【出发】绿区里的“牵挂”
“有新任务了,赶快召集人开会!”5月14日下午,广外医院再次接到紧急组建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的任务。与时间赛跑!广外医院领导班子及相关科室人员连夜统筹协调,部署安排相关事宜。
“书记,这次让我去吧!我比较有经验。”考虑到此次任务重、时间紧以及隔离点新设的原因,广外医院院办主任温彤主动请缨带队前往,这距她从上一个隔离点回来也就一个月的时间。
因为集中隔离需要的各方面要求与普通酒店不同,此次的酒店又是第一次做隔离点,所以需要对照防疫标准进行升级。筹备领导小组按照相关标准和以往经验进行快速包装:“三区两通道”设置、防护物资情况、视频监控配备、医疗废物和污水处置等,每处细节都不放过,仅仅24小时,所有工作已准备就绪。
5月15日,正当一切都准备完毕时,一个突发情况突然摆在温彤面前。原定的两名医务人员所在的区域突然因疫情被封闭管理,无法到岗。医院又紧急协调另外两名医务人员顶上,解决了这个小小的“意外”。
进驻隔离点第一时间,温彤和队员们一起为酒店工作人员开展了疫情防控督导培训,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疏漏,并立即整改,确保集中医学观察点工作人员上岗前培训全覆盖,考核全合格。
温彤作为领队负责隔离酒店医疗组的整体管理工作。依托“1办7组”的管理模式,温彤时刻保持着精神高度集中的状态。
“实不相瞒,刚开始压力很大,每天的工作量很大,要联络方方面面事务,还要保证隔离观察人员的状态良好,保证他们按要求完成隔离任务。还十分担心红区里我们工作人员的安全,她们大多都还是孩子,都很年轻。”温彤的声音有些哽咽,因隔离点设置规定隔离点分为了“绿区”和“红区”,每天她做得最多的事就是随时盯在视频监控区,看着“红区”里的一切:“医务人员防护措施是否到位?有没有需求?”她不敢休息,就怕不能在第一时间注意到“红区”里的需求。
因工作需要虽然身在“绿区”,但温彤的一颗心全挂在“红区”人的身上。“我不是个轻易掉眼泪的人,但这次我真的感动,也很感激,在‘红区’的医务人员,舍小家为大家,没有白天黑夜的忙碌,我真的心疼她们。”温彤说,“他们都是真正的战士,是广外医院的骄傲!”
【无眠】隔离点的“感动”
“大家准备一下,隔离人员马上就到。”5月16日晚,载有第一批隔离人员的车辆缓缓停在酒店门口。红区医疗组长高伟迅速做出分工,各个组员迅速到位。高伟在外面第一个接收人员,告知注意事项,做好心理疏导,发放“爱心包”等。
为了方便隔离人员拿取,高伟和组员提前亲手将“中药方剂、隔离人员就医告知书、心理咨询告知书、湿巾、体温计”等分散的物品集中装进袋子里,减少发放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核对名单,做好消杀工作,详细讲解入住注意事项,发放爱心包,引导人员入住等所有人员都入住后,已经是近凌晨三点。高伟心疼同组的组员,叮嘱他们赶紧去补个觉,自己则是逐一为酒店工作人员脱防护服把好防控关,等一切工作都结束,此时已经是清晨5点了。高伟看了看已经亮了的天空,放弃了休息,赶紧去准备上午即将用到的核酸采集试管。
5月17日,又是一整天的忙碌,晚上新的一批隔离人员来到。高伟再次打起精神,和组员一起投入到工作中。等所有人员再次安顿好,她已经将近三天三夜没有休息过了。连日的劳累,让她的身体终于熬不住了。头晕、心慌、血压高,各种症状都来了。她只得休息一下,令人感动的是,张书艳、袁野两个90后小姑娘安慰她:“你好好休息,剩下的工作我们来,我们能行。”
“真的太感谢广外医院的兄弟姐妹,在疫情面前,大家不分彼此,都是团结一心,是大家给了我力量。”高伟说。
除了兄弟姐妹的感动,隔离人员的配合也让高伟感动。在接收人员的过程中,高伟注意到一对母女,两人坐立不安。询问情况后得知,该位母亲患有严重的美尼尔综合征和高血压,女儿担心母亲随时会晕倒,两人非常焦虑。高伟安慰该位女儿,并及时将自己的微信给了她,叮嘱她有事情第一时间联系自己。
第二天,该位女儿向高伟求助,母亲换了环境没办法入睡,她不知道怎么办才好。高伟耐心地为她进行心理疏导,并且每天进行电话回访。几天后,该母女的情绪都已经平稳,并且适应了隔离点的生活。现在,俩人还反过来安慰生病的高伟要多注意休息。
【熟练】广医人的担当
这次是广外医院张娜娜第5次进驻隔离点,在高伟累倒之后,张娜娜快速顶上,接替高伟担任红区医疗组的组长。“哪里需要我,我就去哪!”这就是广医人的担当,前赴后继,一往无前。
医疗组每日需要对隔离人员进行健康监测,定时进行核酸采集,制定采集时间和流程、出现突发疾病就诊方案和流程,严格落实消毒记录。此外,还要重视有基础病的隔离人员,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充分配备急救设备、急救药品,做到有备无患,加强对隔离人员的人文关怀等。
由于此次隔离人群中孩子和老人比较多,张娜娜带领的医疗小组在进行鼻拭子核酸采集时就遇到了难题。“成年人对鼻拭子都很抗拒,何况小朋友。”为了能即轻柔又准确地为孩子采集鼻拭子,张娜娜和组员在每天总结会的时候,集思广益,商量解决办法。
最好的办法就是自己亲身体验,才能更好地避免不适感。于是,年轻的王卓、岳远慧等核酸采集组组员,开始拿自己练手,自己给自己采集鼻拭子。熟能生巧,练习多了,手法也就更熟练。再次为孩子进行鼻拭子采集时,动作也会更轻柔,不适感大大减少,孩子们配合度明显上升。
“刚开始我们采集时需要花费六、七个小时完成,现在只需两、三个小时就能完成所有人员的采集。”张娜娜说,工作效率提高了,隔离人员的舒适度也提高了。很多孩子的家长也给张娜娜们发来感谢,在微信群里对医务人员的采集手法进行赞扬。
工作期间,各种情况都可能会发生,除了担当和责任,广医人的细心和专业也尽显。在接收隔离人员时,驻点医生观察到一位男性的脚被包扎着,经过了解得知该男士患有糖尿病足,表面已经溃烂发黑,需要换药。
驻点医生袁振龙、乔晓川对他进行了详细的问诊,并积极联系药物,为该男士进行换药。对于这种伤口的暴露面,感染风险很大。但袁振龙、乔晓川没有犹豫,也没有退缩,仍然坚持每天进入房间为该男士换药,这就是广医人的担当。
按照“两医一护两公卫”的要求,广外医院持续选派专业力量,进驻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开展保障工作。这其中有分别有来自外科、内科 、骨科的医生和护士 ,还有来自职能科室的工作人员。张娜娜说,虽然大家各有分工,但是每个人在完成自己的工作后,从没有说要回去休息,而是会积极地去帮助其他人。广医人的团结和担当令人敬服。
小满已至,夏天已来,这群广医人依旧在集中隔离点坚守着,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责任与担当,初心与使命!
原文链接:http://wjw.beijing.gov.cn/xwzx_20031/jcdt/202205/t20220524_2719396.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