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食品:是“食疗”救星,还是“忽悠”重灾区?

时间:2025-05-15 来源:食安内参编辑部 作者:

在追求健康养生的当下,功能性食品打着“食疗”“精准健康管理”的旗号迅速走红。商家们纷纷推出“清肠排毒”的竹盐、“防脱乌发”的黑芝麻丸等产品,这些神乎其神的宣传让消费者眼花缭乱。然而这背后,究竟是科学依据还是商业噱头?政讯通・全国食品安全综合资讯中心信息员为您揭开功能性食品的面纱。

功能性食品的本质是食品+功能的组合,其核心在于通过特定成分调节机体功能,而非治疗疾病。然而,部分商家将功能性食品宣传为天然药品,甚至暗示其具有疾病预防、治疗功能,这无疑是对消费者的误导事实上,食品不能替代药品,《食品安全法》明确规定,食品标签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

功能性食品:是“食疗”救星,还是“忽悠”重灾区?

这些商家利用消费者“怕生病”的心理,将功能性食品包装为“健康必需品”,暗示“不食用就会患病”,忽视均衡饮食和运动的基础作用。此外,消费者对功能性食品的认知存在明显误区,很多人将功能性食品当作“灵丹妙药”,以为吃了就能解决各种健康问题,却忽视了日常饮食的均衡搭配和适度运动的重要性。例如,有人过度依赖宣称能“防脱乌发”的黑芝麻丸,却依旧熬夜、饮食不规律,结果头发问题依旧。

功能性食品的食疗功效并非完全虚无,但过度神化其作用,既是对科学的曲解,也是对消费者健康的不负责。作为消费者,既要避免被营销话术误导,也不必全盘否定合理的功能需求。理性选择、科学认知,方能在健康养生的浪潮中不盲从、不焦虑。

上一篇:别再混淆,功能性食品与保健品大不同! 别再混淆,功能性食品与保健品大不同!
政讯通·全国食品安全综合资讯中心 政讯通·全国食品安全法制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食品安全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食品安全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