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食品安全?3 个核心原则帮你守住健康底线
时间:2025-09-26
来源:食安内参编辑部
作者:
食品安全指食品在生产、加工、储存、运输、销售各环节,通过规范措施确保无毒无害、符合营养要求,不对人体造成急、亚急或慢性危害,它既是个人健康的保障,也是社会公共卫生的基石。全国食品安全法制调研中心提醒,守住健康底线需牢记三大核心原则。
原则一:源头把控,杜绝污染隐患
食品安全始于原料,农户种植蔬菜需按标准使用农药,避免过量或违规用药;企业采购原料要核查供应商资质,检测农残、兽残等指标,防止不合格食材流入后续环节。消费者应选正规渠道购材,关注产地信息与有机、绿色等认证标志,优先选择可追溯食品,从源头降低风险。
原则二:“过程规范”,避免交叉污染和变质
食品在加工、储存、烹饪过程中的操作规范是安全的关键。加工时需遵守卫生标准,操作人员持健康证,生产设备定期消毒;生鲜食品运输要全程冷链,防范温度不当引发细菌滋生;家庭储存食物需生熟分开、按需存放,食物需彻底加热至中心温度70℃以上以杀灭病原体,剩菜应冷藏并在规定时间内食用。
原则三:科学认知,规避饮食误区
监管部门会定期抽检食品并公布不合格产品信息,消费者需掌握基本食品安全知识:不购买无生产日期、无质量合格证、无生产厂家的“三无”产品,不食用发芽土豆、野生蘑菇等有毒食材;警惕外观异常鲜艳的食品,其可能含过量添加剂;熟食室温存放不超2小时,冷藏食品需生熟分层存放。遇食品安全问题,应及时投诉举报以维护自身权益。总之,食品安全既靠“产”,也靠“管”,更需消费者主动防范。唯有从源头、过程、认知三方面共同发力,才能筑牢健康防线,让每一口饮食都安心。
食安调查【全国食品安全法制调研中心】招聘食品安全调查员,关注食品安全,舆情动态,依法维权,行业促进,欢迎您加入。
上一篇:台风过后,那些“不请自来”的海味暗藏陷阱 台风过后,那些“不请自来”的海味暗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