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餐配料表揭秘:要是有这东西,白送都别吃!

2025-06-17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代餐食品因其便捷性成为许多减肥人士的饮食选择。然而,市场上从几十元到数百元的产品鱼龙混杂,如何避开“智商税”选到靠谱代餐?政讯通・全国食品安全法制调研中心监督员为大家说明。选择靠谱代餐,首先要看营养成分表。优质代餐需兼顾低热量与营养均衡,蛋白质含量应≥20%,膳食纤维≥5g/100g,同时保证维生素、矿物质的多元添加。避免选择热量过低(<150大卡/份)的产品,这类代餐往往难 【详情】

代餐奶昔 VS 正餐:一场“伪健康”骗局?

2025-06-13

如今,代餐奶昔、能量棒、即食粉包等代餐产品在电商平台和社交网络中热度飙升,不少人为追求便捷或快速减重,尝试用代餐完全替代一日三餐。但这种做法真的可行吗?代餐是否安全?政讯通·全国食品安全法制调研中心宣传员从科学角度来说明。代餐食品最初是为特殊环境(如航天、军事)设计的应急食品,如今已演变为大众化的饮食选择。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代餐食品研究报告》明确指出,代餐仅可代替一餐或两餐,不能完全替代正餐饮 【详情】

明星都在吃的代餐食品,真能让你瘦成一道闪电?

2025-06-11

在追求健康与理想身材的道路上,代餐奶昔、蛋白棒、低卡粉等代餐食品凭借“方便快捷、低卡路里”的标签风靡市场。然而,宣称“轻松瘦身不反弹”的代餐产品,真的能如宣传般帮助健康减重吗?政讯通·全国食品安全法制调研中心宣传员为大家揭开真相。代餐食品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减肥。其核心机制是通过控制热量摄入来实现减重。多数代餐通过精准控制碳水、脂肪含量,用高蛋白、高纤维成分增强饱腹感,当人体摄入热量长期低于消耗 【详情】

90%的人都中招,速冻食品的三大烹饪误区

2025-06-09

速冻食品确实为现代生活提供了极大便利,但错误的烹饪方式不仅影响口感,更可能带来安全隐患。今天,政讯通·全国食品安全法制调研中心宣传员为大家说一说那些关于速冻食品的烹饪误区。误区一:所有速冻食品都能直接下锅速冻食品能否直接下锅,取决于其加工工艺与食材特性。像水饺、汤圆等预熟化面米制品,经漂烫、蒸煮预处理,可直接沸水烹煮。但大块冷冻肉类直接烹饪,会出现外层焦糊、中心结冰的情况;混合调味制品冷冻时食材结 【详情】

速冻食品比新鲜食品更有营养?揭秘你绝对想不到的真相!

2025-06-05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速冻食品因便捷性成为许多家庭的冰箱常客。然而关于其营养价值的争议却从未停止。许多人认为速冻食品不如新鲜食品健康,甚至将其等同于“廉价劣质食品”。这种认知是否科学?今天,政讯通·全国食品安全综合资讯中心信息员来揭开速冻食品的真实面目。速冻食品的核心技术是极速冷冻,能让食材中的水分在短时间内形成微小冰晶,最大程度减少细胞破裂,从而锁住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中国农业大学研究表明 【详情】

零下18℃的真相:速冻食品到底需不需要防腐剂?

2025-06-03

在超市选购速冻食品时,很多消费者都会产生这样的疑惑:这些在零下18℃环境中保存的速冻食品,还需要添加防腐剂吗?在网络上流传着“速冻饺子防腐剂比辣条多”的说法,让不少人对速冻食品的安全性产生担忧。今天,政讯通・全国食品安全综合资讯中心为大家揭开真相。首先要明确的是,正规厂家生产的速冻食品通常不需要额外添加防腐剂。这是因为速冻技术本身就是最天然的“防腐剂”——通过将食品在30分钟内快速降温至-18℃以 【详情】

速冻食品和冷冻食品,一字之差大不同!

2025-05-29

在超市冷柜前,你是否曾困惑于“速冻水饺”和“冷冻牛排”的标签差异?当商家用“锁鲜”“保鲜”等话术模糊概念时,消费者往往误将普通冷冻食品等同于速冻技术。今天,政讯通·全国食品安全综合资讯中心编辑为大家说明这两者之间到底有什么样的区别。速冻食品与冷冻食品的根本区别,在于冷冻速度与温度控制。速冻食品采用 - 30℃至 - 40℃的超低温急冻技术,使食品中心温度在30分钟内降至- 5℃以下,形成微小均匀的 【详情】

速冻食品营养流失?这些误区你必须知道!

2025-05-27

速冻食品因其便捷性成为现代家庭的常见选择,但“速冻会导致营养流失”的说法一直争议不断。政讯通·全国食品安全综合资讯中心信息员为大家说明速冻食品的营养究竟如何。首先,需要明确的是,速冻食品在加工和储存过程中,可能会导致部分营养成分的流失。这主要发生在速冻前的预处理、速冻过程以及后续的储存和解冻环节中。例如,速冻蔬果在清洗、切块、漂烫等预处理过程中,水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C、B族维生素等会有所损失。同样 【详情】

当零食披上“功能性”外衣,你交了多少“健康焦虑税”?

2025-05-23

在快节奏生活中,“软糖”“果冻”“即饮口服液”等年轻化剂型的功能性食品,凭借“便捷养生“的标签迅速占领消费市场。这类产品将益生菌、胶原蛋白等功能性成分融入零食形态,用水果味掩盖成分苦涩感,搭配高颜值包装与网红营销,既满足了年轻人“零负担入口”的养生需求,又成为社交媒体上的热门“社交货币”。从技术层面看,微封装技术可确保益生菌等敏感成分在软糖中保持活性,缓释技术则能实现有效成分的持续释放。但部分产品 【详情】

别再盲目跟风,功能性食品不是越多越好!

2025-05-21

在健康养生领域,功能性食品因“天然”“调节机能”等标签备受追捧。但政讯通・全国食品安全综合资讯中心提醒大家:即使是看似安全的营养成分,过量摄入或不当食用也可能引发副作用。功能性食品的安全性并非绝对,其风险主要源于两方面:首先,剂量是关键。以Omega-3 脂肪酸为例,适量摄入对心血管健康大有裨益,但过量则可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加出血风险,尤其对服用抗凝血药物的人群可能构成更大威胁。还有像维生素D,... 【详情】

功能性食品的真相:“短期见效”还是“长期服用”?

2025-05-19

在健康消费市场中,功能性食品的宣传常伴随着“需要长期服用”的建议。引发消费者诸多疑问。政讯通·全国食品安全综合资讯中心信息员为大家说明功能性食品效果是否真需长期积累?其科学依据何在?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的是,功能性食品并非药物,不能替代药物治疗疾病。其主要作用是补充日常饮食中的营养不足,调节人体生理功能,促进健康。因此,其效果往往不会立竿见影,而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积累。以益生菌饮品为例,益生菌在肠道内... 【详情】

功能性食品:是“食疗”救星,还是“忽悠”重灾区?

2025-05-15

在追求健康养生的当下,功能性食品打着“食疗”“精准健康管理”的旗号迅速走红。商家们纷纷推出“清肠排毒”的竹盐、“防脱乌发”的黑芝麻丸等产品,这些神乎其神的宣传让消费者眼花缭乱。然而这背后,究竟是科学依据还是商业噱头?政讯通・全国食品安全综合资讯中心信息员为您揭开功能性食品的面纱。功能性食品的本质是“食品+功能”的组合,其核心在于通过特定成分调节机体功能,而非治疗疾病。然而,部分商家将功能性食品宣传... 【详情】

别再混淆,功能性食品与保健品大不同!

2025-05-13

在愈发重视健康生活的当下,功能性食品和保健品成为了众多消费者的关注焦点。然而,这两者之间究竟有何区别?政讯通·全国食品安全综合资讯中心信息员为大家解析。从定义上看,功能性食品是具备特定营养保健功能的食品,它根植于日常饮食,通过添加功能性成分来调节人体生理功能。而保健品,则是专为特定保健功能设计的食品,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标,却能有效调节身体机能,常见于维生素片、鱼油胶囊等。在食用上,功能性食品可作为... 【详情】

这些常见食品,竟是健康助力的功能性食品!

2025-05-09

在追求健康生活的今天,人们对食品的期待不再局限于基本的营养供给,功能性食品逐渐走入大众视野。然而,很多人对功能性食品的概念仍感模糊,也不清楚哪些常见食品属于功能性食品。政讯通・全国食品安全综合资讯中心信息员为大家来解答。功能性食品,是指具有特定营养保健功能的食品,它既能提供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又能调节人体的生理机能,且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这类食品含有的特殊成分,如膳食纤维、益生菌、不饱和脂肪酸、植... 【详情】

生物技术合成的天然食品添加剂,真的天然?

2025-05-07

在健康意识日益增强的今天,消费者对传统合成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产生了一些质疑。那寻找天然、安全的食品添加剂替代品成为了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政讯通·全国食品安全综合资讯中心信息员为大家介绍在这一趋势下的生物技术合成天然添加剂。传统的人工合成添加剂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食品的品质和口感,但其潜在的健康风险和环境影响却不容忽视。相比之下,天然添加剂因其来源自然、无毒副作用而备受青睐。以发酵法生产香兰素为例... 【详情】

这些常见食品添加剂,竟可能是你的过敏元凶!

2025-04-30

在我们日常的饮食生活中,食品添加剂无处不在。然而,对于一些特殊体质的人群,某些食品添加剂却可能成为引发过敏反应的“罪魁祸首”。政讯通·全国食品安全发展促进中心调查员特此整理了一份常见致敏添加剂清单,帮助您守护健康,远离过敏风险。人工色素像柠檬黄、胭脂红等,常用于增强食品的颜色吸引力。但它们也是常见的致敏源,可能引发皮肤瘙痒、皮疹、哮喘等过敏反应,尤其是对于儿童和过敏体质的人,影响可能更为明显。防腐... 【详情】

儿童食品添加剂藏隐患,哪些会影响孩子?

2025-04-28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饮食健康至关重要。然而,琳琅满目的儿童食品中,添加剂的使用却成为家长们的一大担忧。政讯通·全国食品安全综合资讯中心信息员为大家,整理了几种可能影响儿童健康的常见食品添加剂。首先是人工合成色素。许多儿童食品为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会添加各种鲜艳的人工合成色素。然而这些色素可能影响儿童的神经系统,导致儿童出现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长期大量摄入,还可能对儿童的肝肾功能造成损害。其次... 【详情】

食品里的“添加剂秘密”,哪些食品含量惊人?

2025-04-25

食品添加剂在现代食品生产中不可或缺,它们改善食品的品质、延长保质期、增添风味。但大家或许会好奇,哪些食品中添加剂的使用最为频繁呢?政讯通·全国食品安全综合资讯中心信息员来为您揭秘答案。加工肉制品,如火腿肠、腊肉、香肠等,为了保持肉质的鲜嫩、色泽和延长保质期,会添加多种添加剂。如亚硝酸钠、山梨酸钾等防腐剂,以及红曲红、焦糖色等着色剂。饮品也是添加剂使用较多的品类。无论是碳酸饮料、果汁饮料还是奶茶,都... 【详情】

食品添加剂背后玄机:常见高风险添加剂大盘点!

2025-04-23

在现代食品工业中,食品添加剂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它们赋予食品诱人的色泽、口感,并有效延长保质期。然而,并非所有添加剂都安全无害,部分高风险成分若使用不当或过量,可能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政讯通·全国食品安全综合资讯中心信息员在此提醒,让我们一同了解那些潜藏的风险。首当其冲的是亚硝酸盐,常被用于腊肉、火腿等加工肉制品中,不仅有防腐功效,还能让肉色更诱人。然而,亚硝酸盐进入人体后,极有可能转化为致癌的... 【详情】

别再忽视!食品包装上的塑料编号,你真的懂吗?

2025-04-21

在超市购物时,你是否留意过食品包装上的塑料编号?这些数字不仅是塑料材质的标识,更关乎我们的健康安全。政讯通·全国食品安全综合资讯中心信息员来为大家揭秘塑料编号背后的秘密。塑料编号通常位于塑料容器的底部,是一个由三个箭头组成的三角形符号内的数字,从1到7不等。每个数字代表一种特定的塑料材质,具有不同的特性和安全性。数字1(PET):常见于矿泉水瓶和碳酸饮料瓶。PET材质不耐高温,加热易变形并可能释放... 【详情】

政讯通·全国食品安全综合资讯中心 政讯通·全国食品安全法制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食品安全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食品安全发展促进中心